第104章
關燈
小
中
大
從兩儀殿向北, 穿過甘露門右轉,途徑神龍殿和淩煙閣, 沿著千步廊越過龍首渠, 再出安禮門,便能走出皇宮兼都城北墻,登上興京城真正的至高之處——龍首原。
雖然每逢節日百姓都愛登高望遠, 但因為地理優勢,又近皇城,龍首原有駐軍把守,尋常人等根本不能靠近。然而,皇帝明顯是例外。不管朕帶著誰, 都會一路暢通無阻。
只不過,先看見安禮門的監門衛, 又看見龍首原的右驍衛, 接著再被高地的冷意迎面一激……等站在龍首原上時,謝鏡愚原本就不太多的酒意徹底消散了。從他的神情判斷,他肯定覺得朕太過大張旗鼓。可這時候反對已經來不及了,他也只能認下。“陛下, 這事兒您該早說。”
朕才不搭理他。開玩笑,若是謝鏡愚知道朕想要帶他上龍首原,就算不在除夕宴和大朝會的丁點間隔裏,他也不見得會同意啊!
謝鏡愚估計從朕的刻意沈默裏讀出了朕的回答。“陛下, ”他隨即放軟語氣,“您為何帶臣到這裏來?”
這勉強算得上識相, 朕從鼻子裏輕哼了一聲。“朕問你,站在這裏,你看見了什麽?”
聞言,謝鏡愚極目遠眺。但其實,這問題的答案再明顯不過——
站在龍首原上,足以俯瞰整座皇宮、乃至興京全城。若在平時,因為宵禁,估計只能看清皇城中的些許建築;但現下正值除夕,城中張燈結彩、焰火繽紛,鼎沸人聲隱隱傳來,端得是一派徹夜通明的繁華景象。
對著面前從未見過的圖景,只一小會兒功夫,謝鏡愚已經瞧得目不轉睛。“真美。”他無意識地喃喃。
雖然這話聽來並不是對朕的回答、也只有短短兩個字,但朕確實明白謝鏡愚的意思——太平盛世、歲豐海晏,如何不美?
“朕第一次登上這裏時,年歲尚小。”朕望著夜色中宛如靜佇巨獸的城池,自顧自地開了口。“朕記得很清楚,那天也是除夕。父皇牽著太子哥哥的手,指著腳底下的城闕,卻叫太子哥哥從中看見天下。”
就算朕沒回頭,也能察覺到謝鏡愚已經把視線收回到了朕身上,而且相當全神貫註。畢竟,朕對之前諱莫如深;要是朕不說,誰也不知道。若說他對此不好奇,估計是根本不可能的。
“那年,東北的室韋、契丹剛剛歸順,但匈奴還在西北邊疆步步緊逼;東南的吳朝已然日薄西山,可西南的吐谷渾也是虎視眈眈。雖然情況還不致到人人自危的地步,也沒誰有心情好好過節。即便是一年一度的除夕,城中燈火也是三三兩兩、稀稀拉拉,頗為寥落零散。”
謝鏡愚微不可察地點頭。他那時十一二,理論上不該知道;但這麽多年過去了,他了解之前的歷史也很正常。
朕便繼續說了下去。“父皇告訴太子哥哥,即便他是太子,也不見得能做個穩穩當當的皇帝。匈奴和吐谷渾都是危機,不錯;心腹大患要首先解決,也不錯。然而,還有更多的危機潛伏在看似平靜之處。身處高位,更是時刻都不可掉以輕心。”
謝鏡愚稍稍一動,但沒說話。
“太子哥哥那年十三。”朕沒對他好似不讚同的反應發表意見,只接著自己的話題往下。“聽起來似乎是有點太早,但太子哥哥很認真,父皇所說的他都記了下來。”
“陛下那年……五歲?”謝鏡愚終於插了一句,語調裏滿是壓抑的不可置信。
對他的敏銳反應,朕讚許地點頭。正是在那年,朕做了第一個預知夢,夢裏朕榮登大寶。但那時,朕還不知道朕未蔔先知;朕只知道,若是把夢裏的事情說出口,即便朕是九皇子,腦袋怕是也要保不住。故而,朕絕口不提此事,進而開始藏匿自己。
“朕那時就對自己發誓——若朕有機會成為天下共主,朕就要它變得比在父皇治下還要好,甚至好上許多。”
這確實是真的。生在皇家,說不想當皇帝才是違心之言。朕真正的運氣不在於未蔔先知,而在於朕自幼就想做個明君、並願意為此付出所有努力。
一小會兒安靜,只有煙火爆裂的聲音不時傳來,半邊夜空跟著忽明忽暗。
“雖然陛下可能還不甚滿意,但臣覺得,陛下已然做到了。”謝鏡愚道,帶著十成十的鄭重,“對外,匈奴、吐蕃、回紇都已平定,邊疆數十年內應當都不會有大的戰事。而對內,陛下興修水利、拓展商道,民殷國富也是早晚的事。”他頓了頓,又仿佛自己不夠有說服力似的補充:“臣聽聞,回紇懷德可汗此次進貢的所有物品,都寫明了敬獻給天可汗——也就是陛下。”
朕笑著搖了搖頭。頓英確實搞了這麽一出,但朕覺得稱呼裏蘊含的噱頭遠強於實際意義。“要朕看,事情可沒這麽簡單。”
“陛下此言何意?”謝鏡愚略有不解。
“若不是橫塞軍和定遠軍有揮師大漠的氣勢,你猜頓英會不會利落地砍了魯賀的人頭?”朕回以反問,“若是哪一日大周國運衰弱,你猜吐蕃還會不會繼續乖乖地俯首稱臣?”
答案顯然都是否定的。暫且不提回紇可能負隅頑抗;若不是本朝大敗回紇,松仁松讚肯定就要趁火打劫了——只是朕防範嚴密,沒讓他找到機會。
謝鏡愚肯定明白,因為他對此的回覆是:“然而,世上從沒有若是和若不是,陛下。”
這話說得一點不錯。世上沒有如果,就如同世上沒有後悔藥一樣。朕是皇帝,便是行差踏錯一步,也可能要遭受極大的後果;再不濟,收拾爛攤子的功夫也要比闖禍的功夫費力多了。“當日在西受降城,謝相聽見那句話了麽?”
朕不答反問,指代又實在太過模糊,謝鏡愚一時沒反應過來。“陛下在說哪句?”他問,隨後突然恍然大悟:“您是說……”
“若是大夥都解甲歸田,那誰來做守荒拓疆的活兒呢?”朕大致重覆了一遍。
謝鏡愚思索著點頭。“那位兵士說得很對。但臣以為,陛下與他,還是不一樣的。”
朕和那位應該是家中老大的花姓士兵確實不同,因為朕肯定不可能常年駐守邊疆。然而……“朕只是覺得,父皇說得極是。就算面上看起來諸事順遂,也不能忘記居安思危。”朕輕聲道。
聽了這話,謝鏡愚沒再試圖反駁。好半天,他才重新開口:“陛下,您肩上的擔子太重了。”他語氣發沈,口吻澀然。
朕終於轉向他。“你剛剛不是問朕,為何要帶你來這兒麽?朕現在可以告訴你,朕帶你來,當然不是為了向你訴苦。”
謝鏡愚眨了眨眼。“訴苦?臣倒是希望陛下真能如此做。臣只怕陛下永遠一聲不吭,”他說到這裏,露出了一個接近自嘲的苦笑,“那臣就會懷疑,臣到底有什麽用。”
他這模樣實在叫人心疼,朕想要出口的話也變了個調子:“如此說來,如果朕要這天下海清河晏,你肯定會助朕一臂之力了?”
這下,謝鏡愚看朕的眼神就像是朕剛剛說了一句十成十的廢話。“臣一直都對陛下這麽說,陛下為何還要再問?”
可這次朕並不是明知故問。其中有深意,朕就是要讓他再親口保證一遍。“是朕錯了,”朕痛快地承認,又不停歇地問:“也就是說,朕要你與朕同賞這如畫河山,你也一定會答應,對不對?”
“……陛下?”冷不丁就被朕套住,謝鏡愚霎時驚詫不已,微微倒抽氣。但他畢竟腦子好使,一下子就回過味來。“陛下!”他頗有點氣惱,“您根本沒給臣留拒絕的餘地!”
“怎麽?”朕危險地揚了揚眉毛。“莫非謝相還想拒絕?”
謝鏡愚頓時噤聲,臉上神色迅速變幻。又是好一陣沈默,而後他小聲回答:“臣當然……不想。”
朕持續揚眉,還毫不吝嗇地附贈他一個似笑非笑的神情,大臣們看了不得不心慌的那種。
對朕的暗示,謝鏡愚心知肚明。他用力閉了閉眼睛,又睜開,像是豁出去了:“臣做夢都想!”
這句話可能是謝鏡愚所有奢望的極限。因為還沒徹底說完,他已經從臉紅到了脖子根。難得的窘態令朕不禁笑出了聲,而他幾乎有些臊了。“陛下……”
他明顯語帶制止,但朕根本沒有停歇的意思。
謝鏡愚被朕笑得有點惱羞成怒。“陛下,您再笑的話,臣就要鬥膽以下犯上了。”他勉強板起臉,然而因為那些紅色還未消退,看起來根本沒有威懾力。
“以下犯上?”即便朕還在笑也忍不住反問,“謝相可還記得,朕在湯泉宮說過的話?”
朕坐這萬人之上的位置,也僅許你一人之下。
聞言,謝鏡愚身上又出現了如那時一般的反應——身軀微微僵硬,瞳孔深處卻像是有什麽綻開了,迸發出的光芒比興京除夕夜的煙火還要璀璨奪目。不對,那時他是這個眼神麽?好似貼得太近,朕沒能看見……
“陛下……”謝鏡愚的聲音打斷了朕的淺思。再定睛一看,朕發現他已經邁過了兩人間原本就不長的距離。“陛下許臣萬人之上一人之下的位置,可臣真正想要的,只有陛下的這句話。”他朝朕張開雙臂,漆黑的眼睛裏滿滿地倒映著朕自己,還有朕背後燈火輝煌的國都。
沒有比現在更好的時候了。
朕忍不住生出這種念頭,回以同樣的動作。兩個人,四只手,聯成一個完整契合的擁抱。古時聖人有雲,魚與熊掌不可得兼。可現今,朕有天下,又有他。君與臣,國與家,如雲從龍,如魚得水。人生稱心順遂如此,還能如何不知足?
**
清平七年,回紇降。始置瀚海都督府,疆域北拓近三千裏。其後近二百年,邊界無爭。
清平十一年,謝鏡愚擢尚書令。
清平十五年,吐蕃暗通小勃律斷西域要道,黨和率一萬兵馬大破其於娑勒城,始置安西都護府。吐蕃至此一蹶不振。
清平十九年,李簡光擢戶部尚書。
清平二十一年,運河南北全線通貫。上令圖畫鏡愚等一十二人於淩煙閣。
清平二十三年,覆通永濟渠,北至涿郡。
清平二十八年,高句麗犯東北,花寂率軍重創,拓安東都護府。
清平三十三年,上無子,用臣議,立泰王昶長子烜為儲。
清平三十五年,謝鏡愚進拜太尉並封齊國公,魏王蒙冊拜司徒。
清平四十年,齊國公薨。上親至吊唁,罷朝七日。
清平四十一年,上始撰《帝策》一十八卷,以示太子明君之道。
清平四十二年,疏靈渠。
清平四十七年,攻南詔國。上力排眾議,禦駕親征,千裏奔襲,平定安南。
清平五十七年,上命太子臨朝聽政。
清平六十年,上崩於承慶殿,葬長陵。
——節選自《周書·成祖本紀》
作者有話要說:
完結撒花,謝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持~
接下來醞釀個一兩天,繼續更新後傳——大周第一男團的後現代生活~ ps,目前為止還是只有一個人猜中~
後傳閱讀提醒:第一人稱,謝相視角,甜甜甜甜~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雖然每逢節日百姓都愛登高望遠, 但因為地理優勢,又近皇城,龍首原有駐軍把守,尋常人等根本不能靠近。然而,皇帝明顯是例外。不管朕帶著誰, 都會一路暢通無阻。
只不過,先看見安禮門的監門衛, 又看見龍首原的右驍衛, 接著再被高地的冷意迎面一激……等站在龍首原上時,謝鏡愚原本就不太多的酒意徹底消散了。從他的神情判斷,他肯定覺得朕太過大張旗鼓。可這時候反對已經來不及了,他也只能認下。“陛下, 這事兒您該早說。”
朕才不搭理他。開玩笑,若是謝鏡愚知道朕想要帶他上龍首原,就算不在除夕宴和大朝會的丁點間隔裏,他也不見得會同意啊!
謝鏡愚估計從朕的刻意沈默裏讀出了朕的回答。“陛下, ”他隨即放軟語氣,“您為何帶臣到這裏來?”
這勉強算得上識相, 朕從鼻子裏輕哼了一聲。“朕問你,站在這裏,你看見了什麽?”
聞言,謝鏡愚極目遠眺。但其實,這問題的答案再明顯不過——
站在龍首原上,足以俯瞰整座皇宮、乃至興京全城。若在平時,因為宵禁,估計只能看清皇城中的些許建築;但現下正值除夕,城中張燈結彩、焰火繽紛,鼎沸人聲隱隱傳來,端得是一派徹夜通明的繁華景象。
對著面前從未見過的圖景,只一小會兒功夫,謝鏡愚已經瞧得目不轉睛。“真美。”他無意識地喃喃。
雖然這話聽來並不是對朕的回答、也只有短短兩個字,但朕確實明白謝鏡愚的意思——太平盛世、歲豐海晏,如何不美?
“朕第一次登上這裏時,年歲尚小。”朕望著夜色中宛如靜佇巨獸的城池,自顧自地開了口。“朕記得很清楚,那天也是除夕。父皇牽著太子哥哥的手,指著腳底下的城闕,卻叫太子哥哥從中看見天下。”
就算朕沒回頭,也能察覺到謝鏡愚已經把視線收回到了朕身上,而且相當全神貫註。畢竟,朕對之前諱莫如深;要是朕不說,誰也不知道。若說他對此不好奇,估計是根本不可能的。
“那年,東北的室韋、契丹剛剛歸順,但匈奴還在西北邊疆步步緊逼;東南的吳朝已然日薄西山,可西南的吐谷渾也是虎視眈眈。雖然情況還不致到人人自危的地步,也沒誰有心情好好過節。即便是一年一度的除夕,城中燈火也是三三兩兩、稀稀拉拉,頗為寥落零散。”
謝鏡愚微不可察地點頭。他那時十一二,理論上不該知道;但這麽多年過去了,他了解之前的歷史也很正常。
朕便繼續說了下去。“父皇告訴太子哥哥,即便他是太子,也不見得能做個穩穩當當的皇帝。匈奴和吐谷渾都是危機,不錯;心腹大患要首先解決,也不錯。然而,還有更多的危機潛伏在看似平靜之處。身處高位,更是時刻都不可掉以輕心。”
謝鏡愚稍稍一動,但沒說話。
“太子哥哥那年十三。”朕沒對他好似不讚同的反應發表意見,只接著自己的話題往下。“聽起來似乎是有點太早,但太子哥哥很認真,父皇所說的他都記了下來。”
“陛下那年……五歲?”謝鏡愚終於插了一句,語調裏滿是壓抑的不可置信。
對他的敏銳反應,朕讚許地點頭。正是在那年,朕做了第一個預知夢,夢裏朕榮登大寶。但那時,朕還不知道朕未蔔先知;朕只知道,若是把夢裏的事情說出口,即便朕是九皇子,腦袋怕是也要保不住。故而,朕絕口不提此事,進而開始藏匿自己。
“朕那時就對自己發誓——若朕有機會成為天下共主,朕就要它變得比在父皇治下還要好,甚至好上許多。”
這確實是真的。生在皇家,說不想當皇帝才是違心之言。朕真正的運氣不在於未蔔先知,而在於朕自幼就想做個明君、並願意為此付出所有努力。
一小會兒安靜,只有煙火爆裂的聲音不時傳來,半邊夜空跟著忽明忽暗。
“雖然陛下可能還不甚滿意,但臣覺得,陛下已然做到了。”謝鏡愚道,帶著十成十的鄭重,“對外,匈奴、吐蕃、回紇都已平定,邊疆數十年內應當都不會有大的戰事。而對內,陛下興修水利、拓展商道,民殷國富也是早晚的事。”他頓了頓,又仿佛自己不夠有說服力似的補充:“臣聽聞,回紇懷德可汗此次進貢的所有物品,都寫明了敬獻給天可汗——也就是陛下。”
朕笑著搖了搖頭。頓英確實搞了這麽一出,但朕覺得稱呼裏蘊含的噱頭遠強於實際意義。“要朕看,事情可沒這麽簡單。”
“陛下此言何意?”謝鏡愚略有不解。
“若不是橫塞軍和定遠軍有揮師大漠的氣勢,你猜頓英會不會利落地砍了魯賀的人頭?”朕回以反問,“若是哪一日大周國運衰弱,你猜吐蕃還會不會繼續乖乖地俯首稱臣?”
答案顯然都是否定的。暫且不提回紇可能負隅頑抗;若不是本朝大敗回紇,松仁松讚肯定就要趁火打劫了——只是朕防範嚴密,沒讓他找到機會。
謝鏡愚肯定明白,因為他對此的回覆是:“然而,世上從沒有若是和若不是,陛下。”
這話說得一點不錯。世上沒有如果,就如同世上沒有後悔藥一樣。朕是皇帝,便是行差踏錯一步,也可能要遭受極大的後果;再不濟,收拾爛攤子的功夫也要比闖禍的功夫費力多了。“當日在西受降城,謝相聽見那句話了麽?”
朕不答反問,指代又實在太過模糊,謝鏡愚一時沒反應過來。“陛下在說哪句?”他問,隨後突然恍然大悟:“您是說……”
“若是大夥都解甲歸田,那誰來做守荒拓疆的活兒呢?”朕大致重覆了一遍。
謝鏡愚思索著點頭。“那位兵士說得很對。但臣以為,陛下與他,還是不一樣的。”
朕和那位應該是家中老大的花姓士兵確實不同,因為朕肯定不可能常年駐守邊疆。然而……“朕只是覺得,父皇說得極是。就算面上看起來諸事順遂,也不能忘記居安思危。”朕輕聲道。
聽了這話,謝鏡愚沒再試圖反駁。好半天,他才重新開口:“陛下,您肩上的擔子太重了。”他語氣發沈,口吻澀然。
朕終於轉向他。“你剛剛不是問朕,為何要帶你來這兒麽?朕現在可以告訴你,朕帶你來,當然不是為了向你訴苦。”
謝鏡愚眨了眨眼。“訴苦?臣倒是希望陛下真能如此做。臣只怕陛下永遠一聲不吭,”他說到這裏,露出了一個接近自嘲的苦笑,“那臣就會懷疑,臣到底有什麽用。”
他這模樣實在叫人心疼,朕想要出口的話也變了個調子:“如此說來,如果朕要這天下海清河晏,你肯定會助朕一臂之力了?”
這下,謝鏡愚看朕的眼神就像是朕剛剛說了一句十成十的廢話。“臣一直都對陛下這麽說,陛下為何還要再問?”
可這次朕並不是明知故問。其中有深意,朕就是要讓他再親口保證一遍。“是朕錯了,”朕痛快地承認,又不停歇地問:“也就是說,朕要你與朕同賞這如畫河山,你也一定會答應,對不對?”
“……陛下?”冷不丁就被朕套住,謝鏡愚霎時驚詫不已,微微倒抽氣。但他畢竟腦子好使,一下子就回過味來。“陛下!”他頗有點氣惱,“您根本沒給臣留拒絕的餘地!”
“怎麽?”朕危險地揚了揚眉毛。“莫非謝相還想拒絕?”
謝鏡愚頓時噤聲,臉上神色迅速變幻。又是好一陣沈默,而後他小聲回答:“臣當然……不想。”
朕持續揚眉,還毫不吝嗇地附贈他一個似笑非笑的神情,大臣們看了不得不心慌的那種。
對朕的暗示,謝鏡愚心知肚明。他用力閉了閉眼睛,又睜開,像是豁出去了:“臣做夢都想!”
這句話可能是謝鏡愚所有奢望的極限。因為還沒徹底說完,他已經從臉紅到了脖子根。難得的窘態令朕不禁笑出了聲,而他幾乎有些臊了。“陛下……”
他明顯語帶制止,但朕根本沒有停歇的意思。
謝鏡愚被朕笑得有點惱羞成怒。“陛下,您再笑的話,臣就要鬥膽以下犯上了。”他勉強板起臉,然而因為那些紅色還未消退,看起來根本沒有威懾力。
“以下犯上?”即便朕還在笑也忍不住反問,“謝相可還記得,朕在湯泉宮說過的話?”
朕坐這萬人之上的位置,也僅許你一人之下。
聞言,謝鏡愚身上又出現了如那時一般的反應——身軀微微僵硬,瞳孔深處卻像是有什麽綻開了,迸發出的光芒比興京除夕夜的煙火還要璀璨奪目。不對,那時他是這個眼神麽?好似貼得太近,朕沒能看見……
“陛下……”謝鏡愚的聲音打斷了朕的淺思。再定睛一看,朕發現他已經邁過了兩人間原本就不長的距離。“陛下許臣萬人之上一人之下的位置,可臣真正想要的,只有陛下的這句話。”他朝朕張開雙臂,漆黑的眼睛裏滿滿地倒映著朕自己,還有朕背後燈火輝煌的國都。
沒有比現在更好的時候了。
朕忍不住生出這種念頭,回以同樣的動作。兩個人,四只手,聯成一個完整契合的擁抱。古時聖人有雲,魚與熊掌不可得兼。可現今,朕有天下,又有他。君與臣,國與家,如雲從龍,如魚得水。人生稱心順遂如此,還能如何不知足?
**
清平七年,回紇降。始置瀚海都督府,疆域北拓近三千裏。其後近二百年,邊界無爭。
清平十一年,謝鏡愚擢尚書令。
清平十五年,吐蕃暗通小勃律斷西域要道,黨和率一萬兵馬大破其於娑勒城,始置安西都護府。吐蕃至此一蹶不振。
清平十九年,李簡光擢戶部尚書。
清平二十一年,運河南北全線通貫。上令圖畫鏡愚等一十二人於淩煙閣。
清平二十三年,覆通永濟渠,北至涿郡。
清平二十八年,高句麗犯東北,花寂率軍重創,拓安東都護府。
清平三十三年,上無子,用臣議,立泰王昶長子烜為儲。
清平三十五年,謝鏡愚進拜太尉並封齊國公,魏王蒙冊拜司徒。
清平四十年,齊國公薨。上親至吊唁,罷朝七日。
清平四十一年,上始撰《帝策》一十八卷,以示太子明君之道。
清平四十二年,疏靈渠。
清平四十七年,攻南詔國。上力排眾議,禦駕親征,千裏奔襲,平定安南。
清平五十七年,上命太子臨朝聽政。
清平六十年,上崩於承慶殿,葬長陵。
——節選自《周書·成祖本紀》
作者有話要說:
完結撒花,謝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持~
接下來醞釀個一兩天,繼續更新後傳——大周第一男團的後現代生活~ ps,目前為止還是只有一個人猜中~
後傳閱讀提醒:第一人稱,謝相視角,甜甜甜甜~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